返回 首页 资讯 刷新 登录
李斯特氏菌的特点及发病机制!
日期:2020-07-17 10:44
李斯特氏菌的特点及发病机制!


李斯特氏菌属(Listeria)早在20世纪初即被发现,它共有7个菌种,革兰氏染色阳性。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简称单增李氏菌),是唯一能引起人类疾病的,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原菌。
一、特点
短小的革兰阳性无芽孢杆菌
兼性厌氧,最适在含有CO2的微需氧环境中生长
直径约0.2~0.4mm、半透明、边缘整齐、微带珠光的露水样菌落,在斜射光下菌落呈典型的蓝绿色光泽
无芽胞,一般不形成荚膜,但在营养丰富的环境中可形成荚膜,在20℃~25℃培养时能形成4根鞭毛,但在37℃培养时无鞭毛
生长温度范围5℃~45℃,最适温度为30℃~37℃,能在普通冰箱冷藏室生长,是一种典型的耐冷性细菌,同时还具有耐盐性
热耐受性较强,50℃经40min不能杀死,63℃加热15~20min死亡,酸性、碱性条件下都适应
二、李斯特菌的流行特点
季节性
多发生于夏秋两季6-9月为发病高峰。11月至次年2 月极少发病
地区分布
多发生于发达国家,主要以散发性为主
易感人群
新生儿,孕妇,老人50-59岁,免疫缺陷人群
宿主
农场动物牛、羊、猪、鸡、马、鹿、鸽子、海鸥等均可能为李斯特菌的携带者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感染后患者病死率高达30%
该菌对各种应激(低温、高盐、低 pH、氧 化 应 激 等)条件 有 很 强 的 耐 受性,进一步增大了该菌的危害性。此菌不产生内毒素,可产 生 一 种 溶 血 性 外 毒 素,对人类致病性强,同时也是食品中常见的、公共卫生学上重要的食源**原。
三、来源及传播途径
单增李斯特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不易被冻融,能耐受较高的渗透压,在土壤、地表水、污水、废水、植物、青储饲料、烂菜中均有该菌存在,所以动物很容易食入该菌,并通过口腔-粪便的途径进行传播。
食品常被此菌污染,常见的由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为奶及奶制品、肉制品、水产品、和水果蔬菜等,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
在美国,李斯特菌是法定传染病!
特点
可引起食物中毒,病死率高达30%70%
本菌可引起婴儿及新生儿的化脓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病死率可达70%
在成年人中本病多见于老年人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也可发生于以前健康的青年人
四、发病机制
李斯特菌主要毒力因子为一个具有成孔蛋白特性的李斯特菌溶血素(LLO)、肌动蛋白聚合蛋白和一个依赖锌的金属蛋白酶。
LLO是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重要毒力因子,由HLY基因编码。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00,属于胆固醇依赖细胞溶素家族,参与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一级和次级吞噬小体的逃离。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致病性与LLO密切相关,具有LLO的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有致病性,无LLO则无致病性。
研究表明LLO是一个多功能的毒力因子,能引起宿主细胞诸多反应,如细胞增殖、黏膜细胞外渗作用、巨噬细胞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树突状细胞的凋亡、磷脂代谢及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等。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能产生2种磷脂酶C:磷脂酰肌磷脂酶C(PI-PLC)和宽范围的磷脂酶C(PC-PLC)。
PI-PLC毒性相对较小,对细菌在细胞间扩散作用不大,主要是协同PC-PLC发挥作用。而PC-PLC的功能则较复杂,它使细菌从吞噬泡中逃逸出来,能破坏宿主细胞的信号通路,能调节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的合成,还能通过二酰基甘油、神经酰胺、肌醇磷酸盐等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
作为侵袭性胞内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可逃离宿主吞噬小体,在细胞质中增殖,并将抗原呈递给MHC-I类分子途径,促进抗原特异保护性CD8+T细胞的生成。而且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感染宿主的专职性抗原递呈细胞(APC)后,可诱导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和Th1细胞因子的分泌。
与感染易感性增加有关的一个重要细胞因子就是IL-10。有研究显示,IL-10产量增多可提高李斯特菌感染易感性;一旦炎性反应被控制,IL-10对减缓炎性反应有重要意义。由不同数量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产生的IL-10,其最重要的作用是抑制免疫系统的多种免疫细胞产生细胞因子。
李斯特菌感染时由CD4+CD25+T淋巴细胞,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IL-10,与此同时巨噬细胞也产生IFN和TNF,这2种细胞因子是感染时机体保护性免疫反应的重要细胞因子,会在感染时被IL-10负调节。
胞外菌的免疫应答主要由产生中和抗体的B淋巴细胞介导,而胞内菌的免疫应答则由识别专职性APC细胞表面MHC分子中抗原的T淋巴细胞介导。
T淋巴细胞由不同的亚群组成,包括识别吞噬体内抗原的CD4+T淋巴细胞和识别细胞质中抗原的CD8+T淋巴细胞。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感染可引发以上2种不同的免疫应答。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是一种兼性细胞内增值的细菌,它的增值受到CD8+、CD4+T淋巴细胞和分泌性IFN等免疫调节细胞的影响。
五、与宿主免疫状态有关
该菌感染早期,非免疫巨噬细胞缺乏杀灭该细胞的活力,但可以限制它在淋巴网状系统的增生。
感染2~3天后,在T细胞激活下,更多的巨噬细胞被吸引到炎症部位,导致炎症清除。
体液免疫对该菌感染无保护作用,故在细胞免疫低下和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该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六、临床表现
早发型常为早产儿,生后2天内发病多见,脑膜炎相对较少见,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可伴有急性呼吸窘迫及肺炎。本型多由胎母垂直传播、宫内感染所致,气促、呻吟、青紫等呼吸道症状常是首发症状(李斯特菌宫内感染所致肺炎,尤其是早产儿,胸部X线表现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不易区分,可表现为白肺)
晚发型多发生于出生7天后至数周,多为足月儿,主要表现为脑膜炎。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可直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实质及脑干引起脑膜脑炎及脑干脑炎,存活婴儿约30%~50%留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包括脑积水、智力障碍、癫痫、耳聋、皮质盲等。
李斯特菌脑膜炎与其他细菌性脑膜炎相似,一般起病急,90%病例的首发症状为发热,有严重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明显,且常伴有意识障碍,如木僵、谵妄等亦可发生抽搐。
重症者可在24~48h内昏迷,少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而有反复,如病变累及脑实质则可有脑炎和脑脓肿的表现。个别发生脑干炎而呈复视、发音和吞咽困难、面神经瘫痪和偏瘫等。
欢迎访问中国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本站隶属于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单位现提供微生物菌种及其细胞等相关产品查询、咨询、订购、售后服务!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医药,第三方检测机构,科研院所有着良好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欢迎广大客户来询!
特别申明:以上信息由用户自行发布,该用户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切它网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请仔细甄别!

郑重提醒:过低的价格和夸张的描述有可能是虚假信息,请买家谨慎对待,谨防欺诈。如发现可疑欺诈请点此举报!
查看电脑版:资讯 - 李斯特氏菌的特点及发病机制!(原贴)

资讯

04/24 12:11 18.118.2.15  sn
返回  首页  刷新  登录 切它网电脑版   顶部